WeChat

百擎大数据

舆情应对中如何做好“情绪管理”?

2019-11-06 17:17:17

  对于“情绪管理”人们应该都不陌生,“情绪管理”是否得当会影响到一个人在处理事情时的“情商”。其实,在舆情应对时,也需要做好“情绪管理”。舆情的本质是公众对于某一事件的心理评价,舆情应对便是做好对公众情绪的疏导以及沟通,通过信息及时公开来缓解公众不安的焦虑情绪。

  对舆情的“情绪管理”而言,首要的便是把握好公众的四种心理,从而找到应对的法则。

  1、从众心理

  准则:不被公众带“节奏”,把握直接相关者的声音

  在大多数的公共舆情事件之中,事件在开始初期是多样性与多向性的关注方向。但在主流媒体或大大V等自媒体的带动,会逐渐形成相同的关注点与情绪走向。许多网民易被“带节奏”,当公众事件发生时,质疑、愤怒等负面情绪占据主导时,情况会愈发明显。

  在舆情事件中,大多数网民只是作为旁观者,并不会关注整件事件的发展与过程,只是被其中某个事件片段所吸引刺激,在片段被传播放大当然过程中,会夹杂转发者的个人情绪,形成碎片情节与指向性情绪的同步放大。

  在舆情事件之中,会有少数不同的声音,容易被公众所忽略,这部分声音在得不到支持或被反驳的情况下,声音越来越低。因此,在面对舆情事件时,需要细致划分,将直接的利益和受损群体的想法和情绪要剥离出。

舆情从众心理效应

  2、“下一个受害者”心理

  准则:做好沟通、疏导工作

  舆情事件在涉及“弱者受害、地域歧视、校园案件”等时,舆论会快速发酵升温。尤其在公公安全事件之中,大多数网民的关注心理是震惊在突发危机带来的伤害之中,对受害者表示同情,并且会产生“如果此种情况发生在我身上会怎样”的担忧。

  在有了“下一个受害者”的心理之下,网民便更加希望此类事件得到重视,并且能够完全解决,处理相关负责人。

  网民此种心理表现形式,会通过转评等方式,让舆情事件升温。舆情工作者在感受到事件之中的网民情绪之后,需要做好的便是“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的沟通与疏导工作,安抚民众的心情。

  3、邻避效应

  准则:立于客观角度,避免情绪“对立”

  在涉及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问题时,感觉相关利益受损的民众会采取网上发声维权的方式。

  在此类舆情事件之中,网络维权会伴有一定程度的极端化倾向,并把个体发声与相关机构部门对立起来,贴上弱者被欺负的标签。这类事件,对于旁观的网民而言,是很难用标准来衡量的。

  在应对此类舆情事件时,一方面要努力让相关的受益者发声,体现出群众的心声;另一方面,可让相关专家或是权威媒体介入,从专业与客观的角度,类向公众说出其政策的必要性。

舆情邻避效应

  4、“规则轻视”心理

  准则:引导理性对话,正确表达

  互联网具有公开性与自由度,网民倾向于在互联网上发表言论,但对其规则的遵守却低于现实生活。甚至,一些网民在网络上造谣、传谣,做出不负责任的表达。事实上,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对于网民的一些“出格”举动,主责部门要有清楚的底线,在尊重网民表达的权利之时,也需要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及时处理,这样才能够让网络空间更有秩序。

  在舆情应对时,相关舆情负责部门,要有自我准则,做好”情绪管理“,不因公众的情绪化评论而自己出现情况波动,凡事三思后行。

友情链接

公司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芙蓉路 268号创新创业园2幢3#C二层南

联系电话 0551-63539881;18956065233

备案号:皖ICP备17002142号 Copyright © 2020 CENTU PLEENG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