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擎大数据
新媒体的政治参与,使现行的政府运作方式受到巨大的冲击,形成一定的舆论合力后,还会促生新的舆论方向。如何把握新媒体时代社会治理趋势,将激涌的民意控制在目前国家可以接受的程度上,在实现民意充分表达的同时,又避免因民意的过度表达而冲击政府权威、引发政治冲突,这将考验政府在新媒体时代的执政智慧。
舆情主题“上升”
新媒体的技术特性不仅模糊和重新界定了过去所谓“主流”、“非主流”和“权威”、“非权威”等概念,还改变了人们评价社会公共话题的参与模式。新媒体所具有的先天传播优势,使它越来越成为广大普通群众表达心声、愿望、诉求的重要阵地。随着舆情主体由社会精英层向普通大众层转移,社会议题更多涉及与普通大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相关的民生话题。舆情态势也更加多元化,更具复杂性。综合来看,舆论压力可能是未来政府决策长期面临的政策环境,公共政策必须经得起在错综复杂的社会舆论场的民意检验。
社会心态“转型”
我国目前正值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舆论场也淤塞了大量关于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的倾诉,民众的社会心态正在转型重组。
网民作为颇具能量的“新意见阶层”,参与公共讨论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在社会心态悄然转向的基础上,网络参政议政已经迎来新的高潮。
诚如硬币的两面,这种高期待有时也会产生负面的不理智情绪表达,地方政府在社会治理中将面临更多风险和问题。
多元诉求“嘈杂”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利益问题,往往和思想认识问题交织在一起,并通过一定的社会思潮、意识形态表现出来。目前,新媒体开放、多元、交互的信息传播方式加大了我国意识形态的控制难度,传统意识形态所具有的凝聚能力下降。社会普遍存在的焦虑情绪,成为舆论热点不断变化的重要推手,更使舆论引导环境复杂多变。特别是由议题设置者和先导性意见促成的网络舆论,通常会在短时间内急速传导,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声势。多元诉求促使各方声音迅速崛起,网民在相互碰撞和激荡的互动中凸显自我意识,进一步加深了公众的复杂感受和表达焦虑。
新媒体的出现,要求社会管理者把网络舆论场作为了解民情、掌握民意的晴雨表,正确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质与量的关系、快与慢的关系,积极考虑民众的接受范围、舆情的承受能力,在新媒体的技术平台上探索网络时代危机应对方式、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的方法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