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擎大数据
全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顺应大势、把握规律,不断精研战法、创新手段。
1.利用“首因效应”,赢取“定义权”,引导舆情走向
“首因效应”,也称“先入为主”效应,指人们首次接受的信息往往会对其后来的认知和行为产生较大影响,起到先入为主、不易改变的持久作用。当前的网民群体,很大部分是网络舆论斗争的“中间派”,对网上的热点问题认识不深、理解不透,加之“从众心理”作祟,立场态度极易被舆论“牵着鼻子走”。网上出现的热点问题,谁引导在先、谁引导得法、谁引导有力,网民就更倾向于理解谁的观点、接受谁的态度、支持谁的立场。因此,在网络舆论场上,主动对热点问题分析定性,积极赢取第一定义权,通过做好第一时间的舆论定义来争取民众心理、引导舆论走向。要事先策划、周密部署,抢先打响舆论第一枪,不能等形成不利舆论之后再来纠偏。通过及时发声、积极发声、主动发声、权威发声,实现“以我为主”、先声夺人。
2.巧妙议题设置,掌握“话语权”,把控议程节奏
网络平台,问题伴随着争议,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议题进行引导。人们关注什么样的议题、谈论什么样的议题、以什么样的价值标准选择议题、参与议题,无不彰显出网络舆论主体的话语权。通过发现网络上的新动向,主动设置相关议题,既可以增强思想互动与交流,化解突出思想矛盾;又可以聚焦舆论关注,使一定的议题话语成为主导性的社会热点话语,借此牢牢掌握网络舆论动态。可以说,一旦议题设置主体所提供的话语被广泛讨论,就意味着在相关议题话语权的争夺中,该主体已经占据了主动地位。
3.瞄准目标受众,运用“主导权”,精确信息投放
舆论引导要有效,受众的感受最重要。某种意义上说,受众的媒介接触是一项基于自我需求而对媒介内容进行选择的活动。因此,在舆论引导中,受众的需求必然会对引导效果产生制约。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舆论引导受众不再是生活在信息孤岛上的被动的单向消极接收者,而是有选择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的双向积极互动者。若不考虑目标受众的心理偏好、客观需求,一厢情愿地强硬灌输引导信息,即使舆论引导的主题再鲜明、表达再精致,受众也不会照单全收,不仅引导效果一言难尽,甚至可能产生负面效果。舆论引导工作必须准确把握网络舆论的运行规律,认真分析目标受众的个性特点、接受习惯和思维方式,在此基础上发展引导理念、探索引导模式和创新引导方法。要认真探索如何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吸引目标受众的注意力;如何将目标受众的注意力转化为舆论引导的预期目标;如何贴合不同议题,对各类受众进行目标信息的精准投放;如何有效回应分众化的社会表达诉求。只有不断地系统地研究目标受众,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舆论引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