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擎大数据
近年来,高校网络舆情事件依旧频发,这一方面说明持续深入开展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表明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仍存在诸多困境。
一、网络舆情环境导致的困境。从目前我国网络空间大环境来看,导致网络舆情事件频发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其一,社会改革进程中新矛盾与新问题的影响。在社会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诸多矛盾与问题。当各类社会矛盾通过某些事件的激发,借助网络迅速发酵,便会引发恶性网络舆情事件,直接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其二,西方反动势力的恶意渗透。比如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近年来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少数人打着“重写近代史”“去宏大叙事”“还原历史真相”的幌子,树重评翻案之风,行歪曲抹黑之实,具有很大的迷惑性、欺骗性和渗透性。其三,相关网络法规的不完善不健全。虽然我国早已开始填补网络相关法律法规,但就网络舆情方面来说,是极其匮乏的。
二、高校队伍建设导致的困境。由于网络舆情作为教育系统新的问题,且各类引导方式方法都还在试验摸索阶段,教育管理和教学人员对此大多缺乏经验,使得目前高校队伍建设存在以下诸多困境:其一,引导队伍专业性较差。现有高校网络舆情工作人员,以髙校宣传部门及学院辅导员为主,人才构成单一,缺乏专业性人才,教育工作人员因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只能简单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或校领导的意见,极易造成更大的网络舆情事件,甚至影响学校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行。其二,部门沟通协作较弱。高校的职能部门诸多,往往会因各个部门的沟通不畅导致事件恶化。例如某校发生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保卫部门设法隐瞒事件,直接导致宣传部门在舆情引导工作中处于被动地位,导致事件恶化。其三,舆情引导方简单粗暴。高校在应对网络舆情事件时,仍采用“删“”堵”等传统应对网络贴吧、BBS论坛等方法,殊不知随着微信、微博、拍客而来的自媒体时代,使信息裂变式地传播,采取此类“急刹车”式方法,只能引发青年学生逆反情绪,导致事件进一步恶化。
三、大学生身心发展阶段导致的困境。青年学生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认识来判断世界和社会,这给舆情引导工作带来了诸多困境:其一,强烈的参政意识。我国当代青年学生关心国内外经济政治的发展变化,积极讨论国家大事。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大学生参政议政愿望可以通过网络评论和交流得以实现,但由于其政治敏锐性较差以及西方错误思潮的恶意渗透,导致大学生易受到影响。其二,严重的逆反心理。青年学生远离父母、脱离老师“监视”,初尝“自由”的味道。在这种情形下,学校对其进行教育甚至干涉,往往会引起反感与抵触,反而事倍功半。其三,较差的辨识能力。青年学生具有感性化、情绪化等特征,容易人云亦云,容易情绪激动,无法对事件进行理性合理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