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擎大数据
鉴于互联网传播的即时性以及所产生的蝴蝶效应、沉默螺旋效应,为防止事态扩大,必须形成正确的舆论引导。在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发生之后,政府必须第一时间介入、回应。而政府在群体事件的舆情应对中还需要借助网络技术和大数据平台,创新网络舆情的传播和表达机制,提升应用新媒体和大数据的能力。而政府工作人员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借助网络技术时,还需继续提升以下四方面的能力:
一、舆论引领能力。如何提升舆论引领能力:首先,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一方面政府通过网络进行信息公开,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另一方面政府通过网络问政的方式倾听民意、了解民情。这样做,不仅对治理事件本身有积极意义,而且拉近了政府与民众之间距离,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其次,提升政府的新闻公关能力,能够减少谣言滋生空间,这就等于抢占了信息制高点。为此,要建立由各主流媒体和意见领袖、网管员的队伍,并加强队伍培训,实现网络舆情治理的主动占领、定点出击、道德自律、法律规范。善于开展舆论宣传,善于“自我包装”,对外能够展示良好的政府形象,对内可以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二、研判预警能力。突发事件发生具有未知性、不确定性等特点,政府相关部门应建构防范、应对机制,提前做好准备,有备无患。在社交媒体时代,网民每天都会接收到海量资讯,无论官方账号还是社交群圈,都会围绕社会热点事件展开讨论,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谣言从不缺席。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政府是主体。应由国家网管部门牵头,建立包括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治理现状研判、风险源头研判、舆情走向研判、思想状况研判、风险预警研判等机制,以提升研判能力。
三、决策化险能力。首先,要树立“危机常态化”理念。一般来说,网络舆情事件难以预测,舆情暴发以后更具有不可控性。因为舆情事件普遍指向某一社会弊端,暗合了民众的现实感受。各级政府应树立“危机常态化”理念,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以正能量修复政府的公信力。其次,政府对外发布信息的口径应保持统一。突发事件来得快,各部门可能会各自为战,导致对外发声前后矛盾。归口管理有助于避免各部门表态混乱,各级党委应统筹涉事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做到用一个声音说话,防止前后表述不一引发次生舆情。最后,用法律法规约束谣言的传播。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应该受到法律法规以及道德的约束,提倡言论自由并不是纵容危害国家安定的言行,对于刻意编造谣言污蔑党和国家,造成社会混乱、引起公众恐慌的谣言,各级政府应依法对责任人予以惩处。
四、评价反馈能力。提高评估与反馈网民思想状况、提升舆情风险防范与治理能力,对舆论引导至关重要,能够巩固治理成果。新时代进行舆情管控不仅要敢于作为、有所作为,还需要有容错机制,即把问责机制与容错机制结合起来,为不缺位、敢担当者提供保障,以便更好地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和对谣言的治理工作。
政府在舆情事件的应对之中,在全媒体时代,继续提升自我能力,能够在进行舆情引导和对谣言进行防治产生良好效果,从而在重大突发事件过后的网络舆情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起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