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擎大数据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环境呈现出技术门槛缺失、去中心化、互动性与开放性加强的特征,媒介技术的发展不仅延伸了传播者与公众的表达与公共讨论空间,并且增加了对各种信息、意见的包容力与扩散能力。这意味着新媒体环境在赋予舆论更多表达、曝光机会的同时,也为网络舆情引导带来的挑战。
(一)官方权利机构:舆论多元化下的公信力危机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媒体门槛降低、技术赋权带来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传统舆论引导下处于权威地位的政府、媒体等权力机构面临去中心化的威胁。数量庞大的网民发声、网络推手的舆论策划、公民记者、自媒体及网络意见领袖的强大影响,使政府和媒体的声音淹没在主体多元的传播空间里。同时,官方权力机构的危机意识和应对能力薄弱,缺乏对信息传播的有效驾驭、沟通、掌控能力和公信力的丧失,增加舆论引导与管理的难度。
(二)“狂欢”的受众:被赋权后的非理性及媒介素养的缺失
在若干社会舆情事件中,大量的网民由于媒介素养的缺失,对信息的判断水平有限,被所谓“优势意见”裹挟,不假思索的转发各种评论,习惯性的运用对抗式解读官方话语。
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在某些情况下已经成为“离场介入者”的狂欢,这种匿名的、处于事件相关利益之外的“离场介入”群体,可能导致媒介暴力、舆论侵权的后果,其言论的情绪性和煽动性极易激起其他受众的剧烈反响,从而引发非理性的舆论狂潮。新媒体环境下此起彼伏的非理性舆论狂潮,大大加剧了舆论引导的难度。
(三)庞杂信息意见群的碎片式传播、病毒式扩散
网络信息传播对于时效性、注意力资源的追求,导致新闻生产急于求成,采用标签式、结论式的表达,忽略了信息内容的真实完整,从而催化迭代新闻语境下新闻反转和受众的碎片式阅读,使受众表达意见时,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由于情绪刺激做出盲目和错误的判断。
如今互联网中的内容生产是由多个节点共同参与的分布式生产,这个节点不仅是专业媒体及政府机构,还包括广大网络用户,这就导致信息的海量庞杂、情绪化的解构与表达及真假难辨的娱乐化叙事大行其道,从而使信息准确性的认识及核实的困难大大增加。加之网络传播的多级化和病毒式扩散特征,一旦发布,传播者很难对信息后续发展及舆论产生进行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专业媒体及政府机构引导舆论的难度加剧。
(四)网络舆论自身的局限性
“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舆论的形成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有赖于媒介意见环境的营造。“沉默的螺旋”理论在新媒体语境下仍可见一斑,多数情况下,网民网络舆论的形成极易受到“大多数”网民的“公开的意见”所营造的意见环境影响,这种意见环境往往斥诸大量情绪化、煽动性的极端言论,使舆论呈现自发性、盲目性的特征。
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环境呈现复杂态势,改变着社会舆论的生态环境,影响着官方权利机构的公信力,转变着舆论引导方式,重塑着社会舆论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