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Chat

百擎大数据

网络舆情传播中的4大效应解析

2019-12-05 16:54:02

  随着社会对信息需求量的增加,社会管理者对信息机构以及扩展信息的服务范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掌握舆情规律,传播舆情知识,也成为舆情工作者的必备工作。今天,变来总结一下网络舆情传播中的4大效应:网络记忆效应、搭便车效应、逆反效应、阴谋论效应。

网络舆情服务

  NO.1网络记忆效应

  舆情的发展要经过“爆发—发酵—高潮—走低—消解”这一过程,但如果舆情处置不彻底或烂尾,舆情消解这一步便很难达到;互联网是具有记忆的,当导火索出现时,舆情危机便再次触发。在一些负面舆情之中,舆情的主体有时会运用传播规律,等待公众关注度下降时再做处置,甚至最终放弃处置。看似聪明实则愚昧,公众关注度的降低只是因为暂时被其它事物所吸引,而并非忘记,一旦事件再次发酵,涉事主体不管做出何种回应与处置,其公信力也受到损伤。

  NO.2搭便车效应

  搭便车效应指某一重大舆情事件聚集了大量公众的注意力,为借机寻求自身问题的解决,与此地域相关的、以往不被关注的隐性问题集中爆发在公众视野中。其最大的特点是,在舆情事件之中,舆论的焦点发生变化,出现明显的舆情转移。搭车事件大多是沉寂却一直未被发现的“潜舆情”,包括民生问题、烂尾事件、贪腐举报、重大公众政策议题等。搭便车效应多发生于重大突发舆情,公众对事件本身的关注会扩大至地域、现象等宏观范围,一些此前不被关注的话题可能因此而成为焦点。

  NO.3逆反效应

  逆反效应又称“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是一种心理逆反现象。在舆论引导中,如果沟通中一方过分强调自己的意见,或者以强硬方式要求或禁止另一方行为,会刺激对方产生不适、反感的情绪,并通过对抗行为表达。如在一些“删帖”、“禁言”等强硬处置措施中,会产生明显的逆反效应。在舆情处置中,一旦涉事机关不能转换思维,未能站在平等的角度与公众构建有效的交流机制,或者过分限制某些信息的传播,就可能激发网民产生逆反心理,令这种效应成为阻碍政府与公众沟通的难点。

  NO.4阴谋论效应

  阴谋论效应是指公众有时会陷入一种认知怪圈,认为某一个强大的团体或组织通过秘密计划和有意的隐蔽行动,对现实事件进行控制的心理倾向。阴谋论效应下的信息往往缺乏证据,其荒谬的逻辑是很多谣传的基础。舆情事件中,由于政府部门在实情和舆情处置中有流程的要求,一些信息不能通报或不能迅速通报,在这种“信息真空期”下,多种类型、立场各异的信息易在舆论场中流传,一些“阴谋论”也借机泛滥并成为很多谣言的“温床”。

友情链接

公司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芙蓉路 268号创新创业园2幢3#C二层南

联系电话 0551-63539881;18956065233

备案号:皖ICP备17002142号 Copyright © 2020 CENTU PLEENGINE, All Rights Reserved